本网讯(大学生记者团 徐晨 丁立群 李佳静/文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安徽师范大学90华诞来临之际,我校校友、兼职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副秘书长、中央国家机关书协副主席、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书法家倪进祥自费赞助开展了纪念安师大建校90周年全国征联活动,目前已经专家评审,遴选了140副优秀对联作品,为学校纪念活动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氛围。
谁能想到,曾获“全国首批德艺双馨书法家”等诸多荣誉的倪进祥却是从“野路子”里闯出来的。出生于安徽无为的他家境贫寒,曾为求学之路在雪地里磕头作揖;为练习书法购买宣纸笔墨而拾过废品,当过模特;为节省饭票,主动找到食堂师傅请求帮忙洗菜刷碗;暑假外出拜访名师却无钱购买车票就骑着破旧的自行车日奔上百公里……草根一般顽强的生命力,支撑着他印刻着属于自己的书法人生。
报师恩,征联千副;
弘国粹,追梦一生。
一纸一墨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深造于安师大89级美术系的倪进祥提起自己的大学生活时,语气里满是感激,家境最不济时,他曾在垃圾桶里寻找别人丢弃的宣纸用于练习,后来一个同学发现了这个秘密,硬塞给他一刀宣纸。老师也主动把自己的借书证给倪进祥,让他可以与书相伴,在图书馆度过一个又一个夜晚。
一天晚上,他诗兴大发,兴致冲冲地用毛笔在教室的石灰墙上留下大作,缓过神来却惶恐了整晚,谁知隔日老师非但没有责怪,还夸他“写得真好” 。倪进祥说:“如果不是师大老师的宽容和勉励,我可能早已经放弃书法。解惑有方,授业有恒,传道有功。老师们总是用朴素的语言讲深刻的道理,令我茅塞顿开。”倪进祥就这样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下,于师大优良学风的浸润下努力夯实专业基础、潜心学习成长。
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倪进祥依然忘不了母校恩师情深似海。
收到安师大九十周年校庆的邀请函后,倪进祥便立即自掏腰包上万元为母校校庆开展征联活动,助力于校庆活动的圆满举办。此次征联活动涉及人数达上万人,在短短一周的时间里便收集到优秀作品千余副,经专家评选后,共有一百多副获奖贺联作品脱颖而出,这批优秀作品表达了全国广大诗人楹联家对我校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极大地激发安师大全校师生砺志成才,努力创建全国一流名校的干劲。
倪进祥还和母校定下了百年之约:“等到师大百年之际,我想要举办一场规模更宏大、参与更广泛的征联活动,征集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助力于安师大的校园文化建设。”
沃土扎根,满腔热血酬公益;
神州焕彩,一片丹心映宇穹。
大地苍茫生万物,诗痕长天古雅傲千秋。谈及在师大的学习时光,倪进祥怎么也忘不了赭山校区美术系的那堵墙——那堵曾经承载了他多年来书法梦的石灰墙。家境贫寒,无钱买纸,以墙为纸成了他最佳的练习方法。伴随着石灰墙一遍又一遍的刷新,变得更加深厚的不仅是墙面,还有这个少年的书法功底和坚韧品质。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当倪进祥从稚嫩少年成长到能够独当一面的时候,他仍没忘记回溯自己一路走来的历程,积极利用一技之长回馈社会。在师大就读一年后的1990年秋天,倪进祥的母亲因为直肠癌做了第二次手术,家中负债累累,他不得不放弃学业,返乡打工救母,后来因村里人的建议而去当兵。
倪进祥视教育学生为“传播书法火种,弘扬民族艺术的光荣使命”。因而,他在佳木斯81036部队当兵时,先后为3000多名战士义务培训书法,其中已有8人加入中国书协,100多人加入省级书协,使该部队赢得了“北疆书法劲旅”的美誉。2016年年初,他开办了倪进祥书法公益大讲堂,这种公益教学活动不仅不收任何学费,还自费为边远贫困地区的爱好者寄送书法资料、工具等,累计有12吨图书资料,耗资已达15万元,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好评。据统计,共培训全国基层广大书法、诗联爱好者3万余人。这次校庆期间他还向母校捐献巨幅书法精品。有位叫西愚的记者在一篇评论文章中这样写道:“倪老师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擦亮了人性道德的光芒。他的这种善举,功在当代,利在中华。他的这种无私大爱,必然会感染更多的人,也必然会使中国古圣先贤的文化经典和精神品格放射出更强烈的光芒!”
展国粹雄风,翰墨新姿开胜境;
绘人生大美,诗联妙韵绽奇葩。
一撇一捺书专业印迹,一言一行展人生性情。作为一名书法家,专业的书法技能是倪进祥安生立命的看家本领;而作为一位德艺双馨的前辈,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需要他加以注意。在由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倪进祥书法创作成果展》的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中共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亲笔题词:“书坛骄子,军旅奇葩”。这短短八字是对倪进祥的精准概括。中国书协副主席刘洪彪写了自作贺词:时谋巧构妆佳詠,每遣清词润素笺。已籍毫锥游墨海,更修文质向云巅,对倪进祥在书法诗词楹联创作上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美术学院所作专题讲座上,倪进祥谈及书法与人生的关系,着重强调了三个“统一”,即“字内”功夫和“字外”功夫的统一、“人品”和“书品”的统一、“人生追求”和“艺术追求”的统一。他喜欢于字迹中寻求人生意义,他始终觉得字的线条就像人心灵的画像。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倪进祥回忆大学期间,他经常跟在各个老师后头问问题,一起吃饭交流也是常有的事。通过师大这个很好的平台开阔自己的眼界,是他在安师大最大的收获。同时,他对于母校学子寄予厚望“如今的在校学生应当主动不耻下问,不应故步自封。不仅局限于学校的各种讲座活动,多走出去看一看全国各地的展览,多看,多学,将理论投身于实践。学校也应鼓励有艺术天赋的优秀学生在校举办个人书法、美术作品展览,调动学生自主创作的积极性。”
即便功成名就,但对于书法艺术,倪进祥仍然有不懈的追求。不满足于仅仅成为现代的精品,他提出书法家要勇于在历史中烙上自己的印记:“习近平总书记曾谈到,文艺创作有“高原”缺“高峰,因而我们要成为历史性的精品,成为与古人抗衡的精品,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自己的目标。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内外兼修,表里如一。”这不仅是倪进祥的艺术目标,也是人生追求。在今后的人生路上,倪进祥也将铭记师大之恩,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将专业技能与人生追求合二为一,让诗联与翰墨交相辉映,绘就大美人生。
正值安徽师范大学9O华诞之际,倪进祥祝贺母校:“师门广育贤才,传道有功,授业有恒,解惑有方,九秩辉煌光八皖;大学喜迎华诞,擢英以德,弘文以正,笃行以远,满园桃李耀千秋。”

、
